CBA第30轮的比赛结束后,爆砍30分的王哲林以8648分荣膺现役本土球员得分王。
去年夏天被骂得最惨的大王,回到CBA却还是最强的内线之一。也是整个联盟最接近场均20+10的本土内线。
看到这种反差你很难不发出这样的疑问——是王哲林经过去年夏天的历练变强了?还是我们联赛的水平不行?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不妨先理一理王哲林从去年国际赛事到今天打法形态的变化,看看这里面有没有王哲林变强的线索?
尽管去年夏天表现糟糕的王哲林是千夫所指、众矢之的,但我们不能否认他努力做出的改变。在乔尔杰维奇下定决心对传统内线动刀子的背景下,大王也跟随潮水的方向先从自己开刀。
很明显的一个特征是,防守端大王不再蹲坑防守,而是踩着三分线去压迫对手;进攻端开始扩大范围,把身位提到罚球弧或者更远一些的地方去中转球或者启动攻击。
这些在国家队后期逐渐展示出的变化,其实在国际赛事结束后也在延续,比如大王在CBA开赛前减了15斤体重,这显然是让身体适应新变化的信号。而在CBA第3轮对阵青岛队的比赛,我们也能看到他用一种不同的方式去对位杨翰森,比起在内线肉搏,王哲林在杨翰森还没要到较深位置之前就抢先一步高位施压。
虽然之前李春江在位时也有这么用过王哲林,但新赛季这种变化的观感让人更能感受到王哲林在主动适应潮流的变化。
在第20轮和广东队的冬至大战中,周琦在第3节受伤离场,而杜锋指导也改用小阵容提速去针对王哲林,但王哲林从容的通过延阻和换防应对了小阵容的攻击,帮助上海男篮拿下一场胜利。甚至在快节奏的对攻中回敬广东男篮不少反击得分。
成功防守后和布莱德索的反击一骑绝尘
成功防下威姆斯的挡拆点名,然后又是不惜力的跟进反击
在挡拆换防中延误马尚,并且成功防下二飞的连续攻击
王哲林扩大到半场的上抢拼出了一次反击,不过刘铮最后这个处理略显搞笑...
而在第30轮与广东男篮的二番战中,也就是王哲林爆砍30分登顶现役本土得分王的比赛里,他面对比自己高一头的徐昕则以另一种方式展示自己的变化。
我们手动统计了他在徐昕面前使用的进攻方式,然后发现这10次对位运动战出手里,有5次中距离投篮、1次三分出手,1次三分线启动的突破和1次运球突破强攻,而出现在篮底的直接攻击只有2次。
三分线外启动军训徐昕
也有三分线外启动,突破吸引防守后分球的锋线内容
王哲林新赛季与以往最大的区别是,他的比赛形态开始更接近锋线,而不是纯粹的篮下巨兽。尽管一直以来他的打法多多少少都带有一些锋线的特征,但我认为经历了夏天被动的“现代化改造”,以及后来的减重,大王的转型之路已经是明确的信号了。
在冬至大战也有王哲林像个后卫一样运球打张明池的镜头
现代化改造对于王哲林而言显然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事情,我们已经看到太多传统内线转型之后延长职业生涯巅峰期,甚至对比赛产生更大影响力的例子。
但是,王哲林目前的场均20+10,是这些现代化改造后的结果吗?
很遗憾,答案是否定的。
尽管王哲林的现代化改造露出了一些欣欣向荣的苗头,但任何事情都要述诸利益。国家队的王哲林可以彻头彻尾的转型,因为这是大王在乔尔杰维奇手下功能最大化的方式,但在上海男篮,让王哲林放弃原来的基本盘,好像不是球队能接受的事情。
王哲林复出之后,第一阶段有过的上抢其实消失了,又变成了蹲坑型内线
王哲林在CBA场均20+10的底层原因,并不是中投、三分这些东西,仍然是内线的吃饼和强攻。从上海男篮使用王哲林的方式来看,前者只是在少数特殊情况下的出其不意,后者才是能给上海男篮最多收益的事情。
上海男篮是一支需要追求战绩的队伍,而王哲林也不是一个20岁出头的小伙子,所以前者没有任何动机让大王练级。
一份唾手可得的利益,和一份未来不一定能兑现的收益,对于一支要功在当下的球队来说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
而且,王哲林的体能条也没有那么长,没法既要又要。而让王哲林利用身高和终结能力在篮下欺负大多数等级不如他的内线,甚至是小阵容,才是上海男篮的最优解。
虽然王哲林本赛季打出了生涯新低的真实命中率,并且篮下命中率也是CBA有统计以来的次低。他也常常在比赛里丢掉一些篮下的必进球,但无法否认王哲林还是这个联赛终结能力最好的内线。
我们要用另一种方式理解王哲林所谓的篮下“低效”,王哲林的习惯决定了命中率数据会出现失真的情况,他有很多靠着二次点抢完成得分的回合。而这从数据上看就从1投1中变成了2投1中+1前场篮板,但从比赛结果来看最后都是为球队赢得2分。
这个特点让大王既是这些一档本土内线里命中率最低的,却也是前场篮板最多的
这个事情其实和三分命中率高达47.1%的胡金秋为什么不多投三分一样。如果大秋拉出去投三分,那广厦就没人顶内线了。
如果大王拉出去,那么上海男篮就只能上冯莱,而受单外援的限制,布莱德索只能当作摆设。
如果在不上冯莱的前提下,把大王拉出去,那又有谁和布莱德索打挡拆呢?
这样一来,上海男篮最倚仗的得分手段也不复存在了......
所以,在这里可以回答文章开头我们提到的问题。回到CBA的王哲林仍然高水平,并不是他变得有多强,说到底还是CBA的整体竞争力不足......
我们还是可以通过一些比赛内容来证明这件事情。当王哲林遇到一些比较难打的内线对位,往往就容易暴露问题。比如第2轮遇到有卡巴的江苏肯帝亚,王哲林只有5投2中8分的表现而已。第3轮对上杨翰森虽然拿到了双20数据,但命中率却是赛季最低,并且比赛内容几乎是被杨翰森全面压制,尤其是在篮下的对抗之中。
第4节还剩4分多钟,打了一整场的杨翰森把刚休息完上来的王哲林给顶开了
而两次对阵南京头排苏酒,王哲林都只是不到50%的运动战命中率。我们手动统计了二番战王哲林和曾繁日的对位情况,然后你会看到大王9次直接对抗扎实的阿日,只有4次形成了杀伤。其中大王的前4次挑战全部以失败告终......
同时,这场比赛南京掐断了大王和布莱德索的联系,他们之间没有任何的挡拆得分形成。
大王在阿日面前的第一个进球是反击
第二个进球是后仰跳投,大王近框范围凿阿日是很吃力的
当王哲林的现代化改造在联赛被叫停,而他原来的基本盘也没有质变的提升,甚至减重让大王在内线的对抗变得更为吃力。幸好布莱德索的到来,把大王喂出了场均20分的效果。
布莱德索到来之前,王哲林场均只有14.4分,运动战命中率仅44.9%。而布莱德索到来后,王哲林变成了场均21.5分,命中率55.3%的高效吃饼机器。
当然,不能忽视布莱德索到来之后,也恰逢王哲林养伤复出。但在这其中影响比重更大的,还是持球组织水平顶级的超级后卫所带来的加成,而不是王哲林伤势的变化。
我们不妨看看王哲林本赛季两场高分代表作的情况,第21轮对阵浙江东阳光药,王哲林面对争冠级别的球队拿到赛季最高的33分,命中率高达69.6%,而其中14分是通过挡拆配合获得的,另外还有4分还是布莱德索吸引防守给大王送出的easy basket。
第30轮对阵广东宏远的30分里,有6分和挡拆有关,而且如果不是大王丢掉了一次挡拆篮下吃饼的机会,那么这个数字是8分。另外,布莱德索也通过突破分球给了大王4分。
如果戴昊可以把自己策动挡拆的能力练出来,那么上海队就多一个人能给大王喂球
而当布莱德索不在,刘鹏指导用培根乱打的时候,大王就变成了在场上折返跑,对比赛毫无影响力的木桩。在那场大王得分新高比赛的加时阶段,刘鹏指导用的小外援是培根而非布莱德索,就让原本表现高光的大王孤立无援,最后成了被送上罚球线,以2罚1中“出丑”的替罪羊。
这样的景象是不是似曾相识?
因为这就是大王去年夏天在国家队的样子......
这球像不像国家队的大王?其他人在外边看,他在篮下顶着几个人硬上,最后不进
最后总结一下。王哲林去年夏天在国家队接受的现代化改造并没有让他显著变强。可即便如此,大王光靠吃老本,也足够成为CBA的顶级内线了。
而我们可以顺着这个逻辑反推——CBA的顶级内线,理应在国际赛场有一定的竞争力,尤其是面对同级别的亚洲球队,应该是足够可靠的存在。但现实却是王哲林变成了“王奶奶”,最后一地鸡毛。
假如中国男篮能有一个“布莱德索”,或许大王也可以硬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