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RS直播logo

JRS直播是一个合法备案的体育足球比分资讯网,专门为广大球迷们提供获取英超,西甲,nba,jrs直播,欧洲杯等最新最快资讯动态,免费高清直播和足球即时比分!

浙江省运会追打裁判事件:是什么点燃了孩子们的怒火?
来自:中超资讯 www.gzminzuo.com 时间:2022年09月30日 15:51

浙江省运动会U15追打裁判事件持续发酵,这是继广东省运动会疑似假球后,中国青少年比赛再次暴雷。本来强调重在参与的青少年比赛,怎么就屡屡出现问题,在奖金、金牌及拿证的背后,又存在什么样的利益链条呢?

输球后追打裁判:到底是因为什么? 

这场比赛是浙江省运动会乙组U15的决赛,金华队对阵宁波队。开场不久,金华队即取得两球领先,宁波队在补时最后时刻扳平比分。点球大战中,宁波队落败,屈居亚军。赛后,愤怒的金华小球员不仅追打裁判,在领奖时还全部跪下以示抗议。

金华队不满的焦点是,补时6分钟本就过长,还延长到7分钟,待对方扳平后,裁判立即吹响结束哨音。

一些重看录像的专业人士观点是:补时6分钟是因为下半时有补水时间,延长不到1分钟,是最后时刻阶段有担架进场,金华队有球员受伤,裁判可能存在瑕疵,但说他是“黑哨”有点过份。

另一个争论的焦点是,金华球员的学生家长举报,该比赛裁判长陈某是宁波人,而执法这场男足乙组决赛的主裁判则是宁波队教练高某的学生。经考证,并非事实全部。

拿不了金牌压力山大,压力谁给的?

作为本届浙江省运动会的东道主,金华队的目标就是多拿金牌。尤其在足球方面,他们的投入巨大,希望能染指冠军。

按照多家媒体和知情人的消息:乙组已经是浙江全运会男足项目的最后一个组别,也是金华队夺金的最后机会,他们对这个冠军非常渴望,无论是教练组还是球员,甚至家长们,都背负了不小的压力。

此前在省运会丙组(U13)的决赛中,金华队无缘决赛,宁波队4-3点球战胜杭州夺冠。甲组(U17)决赛中,金牌大热门金华队又2-3爆冷输给了台州队。这样一来,重担就来到乙组(U15)全队的身上,这也是他们赛后集体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台州在男子甲组的比赛中,刚刚击败金华夺冠

无论是在全运会的省队还是省运会的地方队,大赛前,各地都会有明确的名次和金牌目标,惯例是有底线无上线,比如保多少名,力争多少名,保证多少金牌,力争在某项项目上拿到几块金牌,几块奖牌等等。

没有省市队会嫌弃金牌太多和名次太好,就像没人会担心自己钱太多花不完一样。不能忽视的另一面是,从各地代表队,再具体到各个项目队,一旦达不到预期和目标,表现失常,传统项目上丢冠丢牌,那赛后一定是要进行总结甚至检讨的,而带队的教练和负责人,可能还要降级和被调任,负责的领导也要担责。

竞技体育不是公益活动,就是为了争夺第一和金牌,无可厚非。但问题是,当金牌和成绩成为衡量教练和带队者唯一的标准时,大家的压力只能一层层递减,于是就来到球员身上。

足球冠军=4块金牌百万奖金,大家都想要

奥运会比赛的团体运动中,比如篮球和足球,虽然夺冠后,球员是一人一块金牌,但在金牌榜上,也只计算一块而已,和其他小众的单人金牌,在数量上没有区别。

在全运会和省运会中就不是如此了,2021年的陕西全运会,足球夺冠算做4块金牌,而此前足球冠军算3块。在8月的广东省运会,广州U15与清远的争议决赛中,冠军是算作3块金牌。

除了金牌外,最实际的就是金钱了。拿到冠军当然有现金奖励的。

根据近3年来浙江各地官方发布的《竞技体育奖励办法》来看:金华市2019年公布的标准是拿到奥运会前三名的奖金依次是:50万元、25万元和15万元;世锦赛和全运会前三名是10万元、8万元和5万元。

到了省运会上,单项个人金牌2万元;集体项目第一名至第六名,每人按一枚金牌的30%(6000元)奖励。换算成冠军是4块金牌,那么每人的奖金达到2.4万元,这里的每人不仅包括全部球员,还包括教练组、工作人员等等,以30人的标准来看,总奖金是72万元。这在浙江省内还是标准比较低的。

以2020 年台州市的奖励标准为例,省运会团体项目每枚金牌的奖励是20万元,这意味如果足球夺冠,那就是80万元。

以上的这类标准,是官方明码标价的奖励金额。如果最终夺冠,包括一些赞助商也会慷慨解囊,全队总奖金上升到一百万,并不困难。

当然,拿到银牌也有一定奖励,但是与金牌和冠军相比,缩水程度很大,仅奖金可能就要少了20万到30万元。

家长球员拼了命的想拿证:到底为了什么?

具体到球员和家长上,即使分到几万块奖金,但说实话,相比常年训练大笔投入的精力财力,这仅仅是杯水车薪,他们最看重的是拿证。

对于想在中国足坛混下去的中国球员来说,级别认证是一个跨不去的坎,很多时候,比金牌更为重要。

在进阶程度上,最基础的是少年级运动员,之后是三级运动员、二级运动员、一级运动员、运动健将、国际级运动健将。总共6个级别,每个级别的申请条件都是不同的。

举例来说,少年级运动员申请的条件是:凡代表省辖市、专区、直辖市的区参加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上足球比赛的少年运动员;一个少年队,在一个年度中,参加过二十场正式比赛的运动员。

三级运动员申请的一个重要标准是:参加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足球比赛的各队运动员。

二级运动员标准更高: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的比赛中获得第一至四名的各队运动员,申请人数不超过全队的50%。此外,参加全国青年联赛、甲级和乙级联赛等其他比赛,也能申请二级运动员。

无论国外还是国内,残酷的现实是,足球这个项目成材率极低,对于很多小球员来说,他们多数都很难踢上职业联赛,并以此谋生。所以中国小球员的退路就是如果足球不行,我还需要继续上学,先拿到文凭这个敲门砖。

本次击败金华U15夺冠的宁波队

这里还有一个现实,中国家庭中,如果孩子从小就在文化课上表现出天赋异禀的能力,那家长99%都不会让他投入到足球运动中。另一面,那些投入到足球训练的孩子,占用了大量时间、精力,又很难保证成绩,在学习上不掉队。

这并非没有解决办法,自初中开始,无论是那种市级重点校还是普通学校,都有一类特殊学生,他们被称为体育特长生,只要有了这个名头,未来在升学中就会获得特别照顾。

那么问题又回来了,如何成为体育特长生呢?拿证啊!

规定要求,只要达到二级运动员标准,基本就能成为体育特长生。如果履历中,还有在省运会级别夺冠的经历,那路会更好走一些。

按要求,拿到前四名,球队中不超过50%的球员都能拿到证。这里忽略了一个细节,即理论上拿到的名次越高,全队可申请的人数也越多。有知情人透露,冠军球队和第四名球队申请拿证的名额,相差是不少的。

还是举例来看,以23人的标准,如果冠军球队有40%的拿证名额,那么至少有9人可以申请二级证,如果第四名只有25%,可能只有5人,可见名额抢手程度。

拿证和奖金分配:里面的猫腻没人说得清

既然奖金诱人,证书抢手,大家都虎视眈眈,物以稀为贵的情况下,谁来分配,如何分配,就显得至关重要。

在30年前甚至更早的时候,很多省市这种比赛的奖金是平均分配的,上场没和上场的球员,拿到的钱是一样的。后来市场经济的浪潮下,大锅饭变成了多劳多得,本来是好事,但也滋生了一些问题。

如今各省市奖金的分配,都是由教练组评定后逐层上报,被批准后下发。实话实说,这里谁拿得多谁拿得少,即使有稍许不公,也不会太过份,计较的人也不多。

到了发证环节,可不是这么简单的。程序上,依然是教练组评定后上报名额,批准后下发。

可是选谁不选谁,回旋的余地就很大了。首先足球是集体运动,除了队中的核心球员,比如一届比赛的最佳射手,理应拿证外,其他人怎么选,主教练是占据主导地位的。比如在二选一的情况下,一名是表现出色的后腰,一名是稳健的门将,你要选谁呢?

据身边一位参加过省运会及在职业梯队效力的前球员介绍,这种情况下,产生私下的串联和所谓黑幕太正常不过了。他说:20多年前,网络还不是很普及的时候,很多决定发证的比赛前,教练会直接安排陌生人进来,这些人有的根本不会踢球,比赛时甚至也不会上场,但最后就会拿到二级证。

他还介绍,现在的情况是,踢球孩子们的家长没几个差钱的,差的是关系和人脉,所以在这种大赛前,求着教练帮帮忙啦,拿出点诚意,也不是新鲜事。

还是这位前球员的回忆:这种掌握发证权力的教练,也分两种人,一种“人品”还算好,会直接告诉你,名额已经定了,就别花冤枉钱了,另一种来者不拒,最后按最高价成交,有的会把钱退你,有的根本不退。

这种情况就没有人举报吗?首先家长给教练送钱时,双方谁也不会说明。

“这钱给您了,麻烦把证给我们吧”,

“没问题,这钱我收了,证保证给你”

要是都这么说,早就被人举报了。

双方都是心照不宣。家长往往表示:这钱是感谢您的,赠予,不求您办事,你别多想。

一些教练的回应更为科学了:这钱我自己不能要,我今天收下了,这钱我给孩子买点训练设施,给他买个国外高科技的训练系统吧,全用在您孩子身上。

你看,这样一来,收黑钱的证据就不好收集了不是。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不仅是这种事关发证的比赛,有一些私下交易。在疫情之前,每个省市的梯队常组织去海外打一些比赛,即使这种名额,有时也需要找关系花钱的。

当然要说明的是,这类触犯道德和法律底线的教练,我们相信应该是极少数的。

小球员是被裁判激怒,还是证书奖金让他们失控?

再回到这次浙江小球员追打裁判的事件上,退一步讲,即使裁判出现了误判及偏袒的行为,那么这些15岁以下的孩子们就该如此激动,打裁判就是应该的吗?当然不是。

作为职业梯队,自接受专业训练以来,第一课就是规则的学习,尊重敬畏规则,包括在场上服从裁判的判罚等等。

很多人忽视的细节是,在球员追打裁判的同时,看台上有一名疑似家长的女子,情绪似乎比球员们还要激动,高喊着“打死他”,打死他!。

这种集体失控的情绪,导火索很难用“黑哨”等裁判因素来解释。那些赛后叫嚣着“打得好,应该给他裁判打进医院,中国足球就有希望”的人们,只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吃瓜群众,当场比赛的裁判,只是一个背锅侠,大家愤怒情绪的一个出口而已。

就像层层剥开洋葱一样,喊着“裁判伤害了孩子”,“孩子们这么多年努力白费了”的言语,只是表象,真正让大家失控的是事关前途的那个证书

谁在伤害中国足球,谁在伤害孩子们?

当热爱被功利代替,当全力比赛的目的是为了金牌和证书,你要这样的孩子们,长大后如何能成为真正的足球人才?

上一次发生球员大规模追打裁判的事件,是在2009年的7月,当时第十一届全运会上,天津队输给北京无缘晋级后,暴力追打裁判何志彪。随后多人遭遇重罚,将何志彪推倒的赵世桐终生禁赛。

能让球员们愤怒至极的除了判罚因素外,导火索是,赛前已经上级有明确要求,一旦球队成绩不达标,除了少数球员会上调泰达一线队外,球队就地解散,球员即将失业。换位思考,如果你的饭碗和前途,被系在一场比赛的胜负上,你能保证赛后心平气和的开始新生活吗?

与之相似的是,浙江省运会的比赛中,这批孩子们在15岁以下,马上就到了从初中升学的关键阶段,如果拿不到关键的二级证书成为体育特长生,未来升学并不容易。这种步步紧逼下,球员和家长怎能不急?

早在几十年前,很多专业人士对于中国足球发展和成绩问题,就尖锐的提出:要从体制上改变,才有希望,足球不该成为地方的政绩工程,搞好青训的目的,不是为了第一和冠军。

如今很多很多年过去了,中国足球的“金牌战略”、“证书问题”愈演愈烈,对比同样一肚子委屈的中国家长和裁判,到底谁在伤害中国足球,谁在伤害中国足球的花朵们?

标签: 金牌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