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张点说,昨天全世界最蒙的人,可能是新加坡男足门将的太太——在这位被戏称为“国足英雄”的40岁门将哈桑的奋力扑救下,中国男足终于出线,而兴奋的中国球迷则买空了哈桑家的椰浆饭摊位(Dapur Hassan)里的所有食物,并且通过二维码纷纷给小摊转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哈桑的太太礼貌地表示,哈桑是去参加了一个比赛,接下来还会有比赛。至于这位神奇门将对中国男足的贡献,她一无所知。
哈桑家的椰浆饭摊位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出一个问题,哈桑卖的椰浆饭到底好不好吃?它又是源自何处?虽然我们并不能上场踢球,但吃两口椰浆饭,倒也是不成问题的。
椰浆饭到底是什么?
要不是因为国足,很多人或许并没有听过椰浆饭这种食物。椰浆饭,马来语叫做“Nasi Lemak”,其中,“Nasi”指的是饭,而“Lemak”指的是油脂,也就是椰浆。一般情况下,市场上售卖的椰浆饭通常由椰浆饭、叁巴酱、炸花生凤尾鱼、黄瓜片和半个煮鸡蛋构成,当然,你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加上炸鸡、海鲜、仁当、炒空心菜等配菜。至于包装,传统上会采用香蕉叶,而到了现在,盘子、棕色蜡纸,都是用来承载这一传统马来食物的容器。
传统上来说,椰浆饭会出现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地的早餐环节,但是现在,这种食物也开始成为了不少人的午餐或晚餐之选,总之,椰浆饭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地的地位,几乎和中国人的包子差不多。
那么,问题来了,椰浆饭里到底有椰浆吗?答案是,传统做法里的确有且必须有,除此之外还得加上斑斓叶(也被称为香兰叶)一起煮,不过现在,很多店家也开始制作无椰浆版的椰浆饭,但斑斓叶却仍旧不会少。
椰浆饭
椰浆饭到底从何而来?
椰子被认为是印度-马来西亚与澳大利亚等联合区域的共同特产,其对于马来族群的生活自然影响非凡。但椰浆饭到底从何而来,却很难说清楚。
根据马来西亚本地族群的传说,椰浆饭的诞生其实源自于一场意外,这点倒和许多民间小吃的由来有点儿类似。据说,马来西亚本地有一位寡居女性带着女儿艰苦度日。有一天,这位女士为了生计外出做工,独留女儿在家。正在做饭的女儿一不小心将椰浆倒入了正在熬煮的米饭之中,椰浆饭的原始版本由此而来。母亲回家之后闻到异香,便询问女儿这到底是什么?女儿回答说,“Nasi le,Mak(是米饭,妈妈)!”椰浆饭(Nasi Lemak)的名字从此诞生。虽然这个故事并没有什么经得起推断或者考据的地方,但当做田野逸闻来听,倒是不错。
实际上,英国历史学家理查德·温斯泰德(Richard Olaf Winstedt)曾在1909年记录过关于椰浆饭的内容,他不仅详细描述了椰浆饭的制作方法和本地厨师的制作秘诀,还写出了椰浆饭的特点,即米饭洁白、粒粒分明而干净。至于吃法,当时的记载是搭配咖喱食用,也有说“内陆农民会将米饭搭配河鱼、茄子、香蕉,或者猩红色辣椒酱食用……”
叁巴酱
在这一描述里,我们又可以找到现代椰浆饭的有一个重要标志,那就是猩红色辣椒酱,而这个辣椒酱,有极大可能就是现在的叁巴酱。至于制作叁巴酱的主料辣椒,则是1511年的时候,葡萄牙人带进马来西亚的物种,彼时,正是“哥伦布大交换”,跨洋航行开启了物种全球化的进程,辣椒作为一种原产自南美的物种开始逐渐被带到欧洲、亚洲,及至非洲。
那么,椰浆饭到底好吃吗?答案是非常有意思。椰浆饭香气明显,口感清爽,荤素搭配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算得上是合理,米饭、肉类和蔬菜混合之后呈现的是一种咸鲜中带有甜辣和淡淡椰奶香的味道,在气候炎热的东南亚吃起来,算是比较开胃的食物,如果去当地旅游的话,是属于一定要打卡的美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