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著名篮球球评苏群在个人平台发表一篇长文《夏季热身10连败,中国男篮在干什么?》。苏群老师认为中国篮球现在应该双管齐下,左手改革CBA,右手培养国家队,但重点应该在国家队。
部分原文如下:
“炎热的夏季,中国男篮继续深入冰寒的严冬。在没有比赛的日子,我们有时间回顾从信兰成到李元伟再到姚明的中国篮球这20多年。”
“信兰成所处的时代正由计划经济向市场化转变,他有点守旧,但了解中国体育的规律,所以狠抓国家队三级梯队,现在CBA的主力球员大多数是他那个时代抓国家队青训培养出来的。大信不喜欢CBA,但是他也没有去阻止CBA的市场化发展,只是不关心而已。他跟我说过,CBA这种比赛培养不出国家最需要的人,所以全部身心都在国家队层面。他也得到了他想要的成绩,这种做法是中国前几十年抓体育的办法,效果比较好。”
“李主任是CBA市场化改革的大力推动者,现在的CBA格局基本上是在他任上建立起来的。他主张CBA联赛良性发展到一定时期,就能自然产生大量的篮球人才,国家队可选的人才特别多。很可惜,经济发展、联赛的发展并没有按照他的想法往前走,很多后来发生的事之前无法预料。当然,无论是信兰成还是李元伟,他们都吃到了三大中锋一定的红利。而这三大中锋,都是中国体育旧的模式下的产物。”
“姚明上任,他的出发点不错,主要还是根据NBA模式,将CBA的市场化改革规范化,比如建立NBA模式的工资制度,限薪,以防止资本的恶意竞争。他也尝试对外援进行一定的限制,给国内球员尤其是外线球员更多的机会。但所有改革者都受时代的局限,尤其是篮球以外的东西,无论是信兰成、李元伟还是姚明,都无法左右。”
“信兰成和李元伟都身处中国改革开放最好的十几年,无论是内部压力还是外部环境都处于向上的势头,所以无论他们俩选择哪一种,都会有一定的成效,比如信兰成的国家队成绩,李元伟的CBA改革。但姚明不同,他上任的时候,正是我们国家外部环境和国际形势陷入巨大震荡的时期,再加上疫情的发生,整个中国篮球完全不能自主,就像滔滔江水中的一叶扁舟,被激流裹挟而下。”
“姚明遇到三大难题:第一,貔貅事件让NBA在中国遭遇发展瓶颈,整个篮球环境(也就是球迷对篮球的热情)大幅退化;第二,民营资本在CBA急剧萎缩,国有资本凸显强势,但随后国资又受到巨大的限制;第三,三年疫情。很不幸的是,从姚明时代开始,CBA由低成本时代向高成本时代过渡,过去一两千万运营一支球队的方式难以为继,后来三四千万也不行了,投入比较大的球队由8000万向1亿甚至2亿迈进。如今,运营一支球队没有1亿的投入,很难想象能打好季后赛。由于外援在过去CBA球员工资的投入中占50%,姚明就对外援上场人数、工资和国内球员顶薪做了腰斩式处理。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国优秀后备球员的外流,但在国外又没有达到足够的水平去进一步提高自己。所以,CBA现在面临几大困境,分别是:球员水平太低,外援水平也低,老板没钱。”
“姚明是一个有理想,有经验,有国际视野的球员,他如果在李元伟时代就已经当掌门人,可能改革会更顺利。但现在看来,在不同的时代,效果可能刚好相反。”
“我以为,当下的中国篮球主要矛盾,是先整国家队,还是先整CBA,就像我们问,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两个本来不应该成为对立的矛盾,但往往会因为效果不同,被不同的人利用。姚明和李元伟都更重视CBA联赛的改革,而信兰成更注重国家队。从国家队比赛效果来看,当然信兰成是最好的,但他二次上任以后,也遭遇了兵败马尼拉,后来在联赛与国家队的巨大矛盾中黯然而退。做任何事情都要从实际出发,从现有的环境出发。中国篮球因为各种社会原因,体制原因,文化原因,不可能像美国和欧洲那样,通过大力提升联赛的水平来为国家队输送人才,要等到那一天,中国国家队可能连印度就打不过了。”
“其实,女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反映中国篮球的现状。WCBA的运营不好,仅有的竞争来自于头部两支投入巨大资本的球队。但是中国篮协从信兰成、李元伟再到姚明,都没有放弃女篮,反而重点经营国家队,所以让她们再一次登上了世界亚军的领奖台。通过这种火车头式的作用,再慢慢带领民间女子篮球运动的发展。所以我称之为“火车头效应”。把国家队比作火车头,CBA联赛、学生联赛、民间热情就是拖挂的几十节车厢。火车头趴窝了,车厢不会自己走。”
“这和NBA、欧洲不一样。美国男篮打不好世界大赛,不会影响NBA职业联赛,照样签下一年70亿美元的转播大单;我们的国家队两次兵败世界杯,两次进不去奥运会,整个中国篮坛变得死气沉沉,日子越过越差。所以我认为,中国篮球现在应该双管齐下,左手改革CBA,右手培养国家队,但重点应该在国家队。把惯用手用在国家队身上,集中资金、人才、管理资源,迅速提升国家队的水平,为他们创造一切条件,尽快回到国际舞台的中央,最终重新发挥国家队的火车头式作用,而不是连续不进奥运会。只要国家队成绩好了,民间对篮球的热情、对CBA的热情都会恢复。很可惜,从这次国家队夏季热身中,看不到这样的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