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足的溃败与中年人的无奈
中国足球队连败两场后,和一个朋友聊天,她问我有什么感觉?
我说,我没有任何感觉!
那个朋友有点诧异,说你不是球迷么?
我给她讲了个故事。
三十年前,那年我们马上要高考了,就在摸底考试前三天,正好是中国队预选赛,一群朋友逃课,去一个家中大人出差了的同学家看球。
那场比赛,一直领先到最后三分钟,然后被对手灌了两个。
这是中国足球的第二个黑色三分钟。
出来后,一个兄弟可能是因为情绪激动,直接把自行车骑到了路边的花坛里,摔了个四仰八叉,人倒是没有大事。
我们笑了个半死。
只是现在回想起来,还能感觉那笑容里带着一丝苦涩。
作为中国的足球迷,苦涩是早期最经常体验的情绪。
后来不是苦涩了,而是变成了悲愤:老子熬夜就看你们踢了个这玩意儿?
不过坦白的说,那时作为中国足球的球迷,虽然有很多痛苦,也还有一些快乐的。
当时中国足球队也经常发挥不稳定,也经常是“留给中国队的时间不多了。”
但时不时也还能打出场酣畅淋漓的比赛,因为那时的球员,是真的在踢球。
快十年后,国足再次冲击世界杯失败,一篇《大连金州不相信眼泪》风靡全网。
当天晚上和几个朋友,在一个饭店喝酒。
一个兄弟喝大了,泪眼婆娑地问:“你说咱们这些年追国足,到底追了个啥。”
另一个哥们深深吸了口烟,眼光深邃:“想开点,就当被姑娘甩了!”
那兄弟哭的更伤心了,因为他真的刚被女朋友甩了。
别人家的球迷都是激情,只有我们的球迷经常把这事儿干成苦情。
好在这份虐恋,还是收到了一次回报。
2001年,我在北京读新东方准备留学,每天背英语单词背的昏天暗地,但学习再忙,十强赛也一场没落下。
国足提前两轮出线,我们一大群球迷冲到了长安街,一个兄弟兴奋的看见漂亮的女球迷就上去拥抱,我们以为他会挨揍。
但居然没有,还要到了两个电话。
那时所有的球迷都觉得,我们终于等到了中国足球的崛起。
可是没人能想到,那一年,其实是绝唱。
在2002年之前,国足就像是一个被宠坏的孩子,虽然经常发点脾气,干点坏事,但最少还能时不时给你点惊喜。
在那以后,一切都急转直下。
2012年,有次聚会,当年高考前逃课看球的朋友们好几个都在座,聊起国足,
一片淡然,毫不关心,就像那些事情从未发生过。
有个兄弟说了一句话:一个姑娘被一个渣男渣了十年,还可以说是恋爱脑。但如果被渣了二十年还念念不忘,那脑袋里估计全是豆腐脑!
而对于国足,从喜爱,支持,到放下,正好用了二十年。
刘建宏在国足兵败沙特后,说了一段话,说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支持国足,因为一个球迷,不支持国足,就像没有了家。
他是个真正的球迷,我也很喜欢他的解说。但这句话我安全不赞同:就算没了家,可以租个房子,找个小旅馆,实在不行睡天桥底下,也比住在屎尿横流的厕所里好吧?
刘建宏这句话,说尽了中国中年男人的矫情!
我觉得人到中年,还喜欢看国足的人,可能是以下三种情怀。
第一种,性格坚韧,不屈不挠,并且乐观到不可救药,总觉得付出这么多,早晚有一天能有个惊喜。
第二种,看国足时间久了,投入的感情有点多,现在不放弃吧看着难受,放弃吧沉没成本太高。
第三种,其实他们不爱国足,甚至也不太爱足球,只是找了个精神寄托的载体,或者找个公开发泄的途径。
但无论哪一种情况,支持国足这件事,其实都和足球无关。
五大联赛,世界杯,欧洲杯………有太多选择比看国足更能体现足球的魅力。
也许,足球,对于这些发际线越来越后退的中年人,还有其他的意义。
2为什么我们总在负重前行
前一段和一个小仙女聊天,她妆容精致,态度矜持,说话时,会把头呈45°抬向天空:“我觉得和西方的中年男士相比,中国的中年男人都好油腻”。
我平时一般不和认知有障碍的同学讨论问题,那天都差点没忍住吐槽。
这姐们去的最远的国外是东南亚,她对“西方男士“的印象,大约都来自电影和美剧。
要是一个外国人也这么了解我国,大约也会得出中国男人都长得像刘德华或者梁朝伟之类的结论。
但是除开此类偏见,中国的中年男人,确实生活的有点累。
这是环境决定的,很久以前,我在留学的时候,有英国同学问我:为什么感觉你们中国学生,都比较焦虑?
我说很简单,你家境良好,还拿着高额助学贷款,成绩不好可以继续读,毕业了薪资不到一定程度,还可以不还钱。
而我们的学费都是家里挤出来的,平日生活费都是打工累的狗一样赚的,要是毕不了业,将要面对的压力和你都不在一个层面上。
我们那一代,大多数留学的真的是为了学习。
再后来,大量不缺钱的二代冲出了中国走向世界后,很快让那些外国学生领略了,国人真松弛起来,就没他们什么事儿了。
语言学校都能读三年给你看!
同样,一个生活在福利良好,工作稳定,从不加班,每年还有几十天年假可以旅游的中年人,和一个朝不保夕,中年危机,不是996,就是被PUA,而且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表现出来的状态,肯定也是不一样的。
这种状态下,即使有些什么不健康的爱好也是可以理解的,比如国足。
有时会觉得,那些被国足都虐出心理阴影的中年人,还能继续去球场看球,可能是因为,这是他们为数不多的,还能提供些青春记忆的活动了。
与其说是看国足,其实是为了给自己保留一些精神上的寄托,毕竟现在留给中年男人的时间也不多了。
中年人的世界,大多只剩下了负重前行。
所以那些曾经的激情岁月,可能是最值得回味的东西了。
还能为国足付出感情的中年人,大概也有这种情怀。
当然,个别喊着“不会踢球,踢人也行啊“的壮士不在此列,这不是情怀,是魔怔了。
时光荏苒,世事变迁, 在让人失望这一点上,国足永远不会让人失望。
所以作为追忆那些青春岁月的锚点,国足一定最合适的元素之一,毕竟在这个高速变化的世界上,能这么稳定的东西不多了。
3 这届中年的情绪价值,没有太大价值
不仅物质上有刚需,精神上也有。
就像现在被提到很多的一个词:情绪价值!
正面解释是:是指通过情感共鸣来创造和提升产品或服务的价值。
但隐藏的含义可能是:给你营造一个感觉,让你短暂的体验生活中缺少的东西。
简单来说:缺什么补什么!
情绪价值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但是作为商品的一部分,情绪价值也要讲究性价比的。。
SKP、IFC的尊荣感不是一种情绪?
会所里的漂亮小姐姐情绪饱不饱满?
GUCCI和CHANEL提供的情绪价值它不高么?
现在有种说法,到了中年人这一层面,情绪价值往往更加简单务实。
主要原因是因为不务实的太贵!
曾经看过一个非正式研究,说起现代中年的主要精神诉求,不是“被尊重”,也不是“事业有成”,而是“活得别那么累。”
听起来莫名的有些心酸,这届中年人的要求似乎真的不高。
现代人的压力与焦虑感无所不在,特别是这几年,大家似乎都处在一种不确定的状态下,每个人都想把握未来,后来发现能把握的只有日渐稀少的头发。
因为压力与焦虑比较持久,偶尔的放松就成为了刚需,找一个能让生活慢下来的地方,哪怕就一个下午,喝杯咖啡或茶,三五好友聊聊天,看一看蓝天和白云,都成为了一种精神上的奢侈品。
疫情感觉已经过去了很久,现在很少有人再提“疫情后商业了”,但实际上它的影响依然存在于潜意识中。
在经历了那段封闭压抑的时期后,大家对于环境与空间有了更多的诉求。
曾对“第四消费时代“进行过精准分析的三浦展,最近又出版了《孤独社会:第五消费时代》,这里面就提到了日本疫情后时期的一些消费理念。
包括“希望有能让一个人静下来的地方,例如咖啡或茶社”,“更好的居住社区”,“关注健康”,“希望家附近有可以休闲的地方“等等。
总体来看,除了“孤独感“外,更明显的一个趋势,就是能够让生活更轻松一些。
前些年,商业最喜欢用的词汇是“奢华,尊崇,档次”等等,即使所谓的“中产品牌”,也就是给那批“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消费者们一个差异化的标签,让他们觉得自己已经成为了社会的中坚。
这两年“中产”变得务实了起来,大约是知道在养家糊口面前,那些标签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最近有不少商业对外宣传最多的,都是“松弛感!”
所谓松弛,就是人在其中,能够体验到平和、简单、轻盈以及顺其自然。
另一个词,叫“烟火气”。
所谓烟火,不过是一日三餐,柴米油盐,是春去秋来,寒暑冷暖。
松弛与烟火,不过都是简洁生活模式的另一种回归。
最近有几个比较火的项目,例如杭州的玉鸟集,上海的蟠龙天地和鸿寿坊,北京的檀谷,几乎都是这两种概念趋势下的产物。
这些商业共同的特点,就是开放自由的空间,绿色亲和的景观,闲适雅致的外摆,以及适合休闲与舒适的业态品牌组合。
在这里可以消费,也可以不花钱游逛与发呆。
这几个商业的成功可能有很多原因,但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为很多消费者提供了一个可以短暂的舒缓情绪的地方。
这些项目,很多定位都是年轻一代,但却迅速在中年人的朋友圈中走红,大约也是满足了某种刚需吧。
这种刚需,是在繁杂而凌乱的生活中,有一个可以静下来的地方,喘一口气。让那些负重前行的人们,可以短暂的休息一下。
据说生活的本质,就是从“春风得意马蹄疾”,到“人生得意须尽欢“,最后归于”慢品人间烟火色”。
也许,这也是商业的本质。
我们的服务
老丹,江湖又称丹总,爱好户外与美食,熙领(上海)联合创始人,十五年商业地产一线从业经验,曾参与国内多个知名商业地产项目的定位、设计、招商与运营,近年来专注于社区商业与城市更新,中购联专家委员会委员,IFFRE常务理事,联商网特聘讲师。
熙领(上海)商业管理有限公司,为复合化的商业地产定位、招商、建筑设计与空间管理专业机构,核心技术团队均有多年国内外商业研究、定位、建筑和空间设计,以及招商运营的全过程经验,特别是对于城市更新和改造具备独特见解与认知,近年来成功操盘了多个城市更新与改造项目,获得了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业务联系电话:13501750783(可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