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铁案择期宣判
日前,有关中国足球的改革方案连续印发。3月25日,国家体育总局等12部门印发《中国青少年足球改革发展实施意见》,3月28日,中国足协发布“假赌黑”问题举报处理暂行办法,以及关于聘请足球社会监督员的通告。改革政策密集出台的同时,中国足球的其他消息也备受瞩目,国足在世预赛对新加坡队一胜一平,保留晋级下一阶段的希望;中国足协前主席陈戌源案、国家队前主教练李铁案迎来重大进展。
也许是凑巧,也可能是有意为之,一边是体总、足协推进改革动作,另一边是重要案件司法裁判逐渐落锤;一边是规划未来,一边是清算旧账,这一正一反的操作收到了不同的舆论反馈。重大案件的宣判可谓是一种警示警告,推陈出新,则意味着从头再来。
毫无疑问,中国足球近期的头等大事,是在6月份进行的世预赛中击败泰国,确保挺进18强赛,从而有机会冲击美加墨世界杯。从刚刚结束的两场与新加坡的比赛看,想要战胜泰国并不轻松,挺进美加墨世界杯可谓困难重重。因此,站在全局的角度上,赛场上的头等大事未必是中国足球的头等大事,培养壮大足球人口、完善联赛监督体系,才是中国足球从头来过,所必须赶紧启动的工作。
从体总发布的实施意见看,体教融合在熄火一段时间后再次被提出。其中,畅通足球后备人才升学通道的提法也备受关注,相关工作包括:研究出台青少年球员在升学录取时跨学区合理流动政策;选取部分市县试点,允许小学生、初中生升学时随校队分别在县域内、市域内成建制流动;对进入职业俱乐部梯队和一线队的高中生、大学生可保留学籍;有序扩大高校特别是“双一流”高校足球高水平运动队招生规模,建立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相互衔接的“一条龙”升学体系。
以往的体教融合搞不下去,有很大原因在于升学渠道不畅。很多家长出于对孩子未来的“生存焦虑”,让孩子放弃踢球。成为一名职业足球运动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职业球员的筛选呈倒金字塔形,越接近职业球员付出的成本就越高,同时也意味着回头的代价越高。
在我国足球运动市场并不健全的情况下,职业足球领域可谓“一将功成万骨枯”,如果熬不出头,今后能从事的工作机会和职业前景可能并不乐观。这也就导致了踢球成为经济相对宽裕家庭的选择,并引发了一些青少年假球事件,因为只有取得名次,才能获得较好的升学机会。而体教融合再起步,意味着继续学习国际主流做法,无疑是一个正确的方向。
改革成效依仗于有效监督。上一个周期,管校园足球的王登峰,管足协的陈戌源,管足球的杜兆才一同落马,就表明足球领域存在巨大的寻租空间。实施意见提出要使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成为我国覆盖面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竞技水平最高、社会影响力最大的青少年足球顶级赛事,而参与这一赛事的球队,是由普通学校与青训中心、体校、社会青训机构和职业俱乐部梯队共建。由此隐隐可以看出,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的水也很深。
有意思的是,为了加强外界的监督,中国足协公布了两项监督措施。一是鼓励球迷和从业人员举报“假赌黑”,范围包括中国足协及地方足协组织的各类赛事。二是面向全国公开聘请社会监督员,其职责包括对足协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参与对赛事、裁判员选派的监督工作。
重大案件陆续落锤,加上系列新政出台,无疑让中国足球呈现出新的气象。借鉴好的经验,按照足球规律办事,有理由相信,中国足球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