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礼拜,克洛普离开利物浦的消息成为了足球圈的爆炸新闻。毕竟,在此之前没人会想到这个世界级名帅,这么草草了事的结束了这份工作;毕竟,他在利物浦带队数据成绩,好像也是很不错,没有多大问题。突然发出的新闻,估计打了很多人一个“措手不及”,大家都在问克洛普和利物浦,到底怎么了?
很显然,说“累了”是假的,克洛普接下来必然还会继续带队,且水平不会低。真正的矛盾,大概就在他和芬威集团高层之间,双方对队伍接下来的发展,应当持有相反的态度,这才是让他们的关系走到尽头的根本。对克洛普来说,他想购买巨星的对策,是不会被美国商业家认可的。对他们来说,克洛普应该自我培养新星,就像萨拉赫、范迪克、阿利松这样。
虽然,这听起来有些可笑,不过,这就是美国人的执教思维,利润至上、金钱至上。无独有偶,但凡是和美国集团相关的足球俱乐部,或多或少都会存在类似的“自力更生”问题。比如闻名绿茵界的格雷泽家族,十分知名的slogan就是“吸血鬼”,曼联成绩如何不在乎,只要自己可在这里拿走金元,就够了的。AC米兰的高层埃利奥特和红鸟集团,也有类似的行为、炒掉马尔蒂尼和克洛普的离开基本类似,很多人都将这解读为“不够尊重”。
阿森纳的克伦克则是近两年口碑逆转的一个,他对阿森纳投资确实是有帮助,人们不禁高呼昔日吝啬的他们,“是捡到金条了、还是开出了金矿”?
客观评价,美国商业机构对足球领域的热爱,特别是疯狂的商业投资热情,还是在线的。像上文提到的芬威集团、红鸟集团、格雷泽家族、克伦克等等,都是专业的投资者及集团军,他们加入到足球事业中来,就是看中了领域的价值,和巨大的投资回报比。在出售了25%的股份后,他们拿到了5.1亿英镑的回报,这几乎追上了他们当初在购买曼联时的花销。剩下的75%股份估价在20亿以上,属实赚翻。成绩如何,真的不重要。
芬威集团在利物浦实际收益也是巨大,当年购买这支豪门时他们仅仅花费了3亿英镑,如今估价至少38亿,转手就能赚上10倍。当然,芬威可不会做这么“傻”的事情,他们还在积极合作,希望能与更多的人物共进退,提升俱乐部的知名度,降低自己的风险。比如,NBA巨星勒布朗-詹姆斯就是利物浦的股东,也多次来到安菲尔德看比赛。他就是在芬威体育的牵线搭桥下,投资利物浦的。
根据ESPN统计的数据,詹姆斯当年投资利物浦总共花了650万美元,如今,已经升值到了5000万之多。十年翻了十倍,这实在夸张。
足球的确是个十分烧钱的运动,然而,只要是能够顶住开始时的投入,慢慢稳定,接下来拿到成绩,那就是稳赚不赔的。开启盈利模式后是当葛朗台、夏洛克、阿巴贡、还是泼留希金,那就是老板自己的事了。